體位性低血壓可通過米多君、屈昔多巴、氟氫可的松等藥物治療,通常由血容量不足、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藥物副作用、心臟功能異常、內分泌紊亂等原因引起。
米多君是一種α1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通過收縮外周血管提升血壓。該藥物適用于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常見副作用包括頭皮刺痛和尿潴留。服藥期間需監測臥位血壓,避免夜間用藥以防臥位高血壓。
屈昔多巴作為去甲腎上腺素前體藥物,能改善自主神經功能異常導致的低血壓。該藥需每日分三次服用,起效時間約1-2小時。可能出現頭痛、頭暈等不良反應,帕金森病患者使用時需調整多巴胺類藥物劑量。
氟氫可的松通過促進鈉潴留增加血容量,適用于低血容量性體位性低血壓。長期使用需警惕低鉀血癥和水腫,建議配合高鹽飲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禁用,用藥期間需定期檢測電解質水平。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可能與糖尿病、帕金森病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站立時頭暈、視物模糊等癥狀。除藥物治療外,可嘗試彈力襪壓迫治療,每日進行傾斜訓練改善血管反射功能。
血容量不足可能與脫水、失血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口渴、乏力等癥狀。建議增加水分攝入至每日2-3升,適量補充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避免快速站立,起床前先做踝泵運動促進靜脈回流。
體位性低血壓患者日常需保持充足水分攝入,推薦飲用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飲食中可增加含鈉食物如奶酪、橄欖,分次少量進食避免餐后低血壓。漸進式體位改變訓練如靠墻站立、坐位抬腿練習有助于改善癥狀,建議每日進行30分鐘快走等有氧運動增強心血管適應性。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暈厥需及時心內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