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曲張可通過壓力治療、藥物治療、硬化劑注射、射頻消融術、靜脈剝脫術等方式治療。該疾病通常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長期站立、肥胖、妊娠、深靜脈血栓等因素引起。
1、壓力治療:穿戴醫用彈力襪是基礎治療手段,通過梯度壓力促進血液回流。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時抬高下肢超過心臟水平。每日進行踝泵運動、騎自行車等低強度鍛煉。
2、藥物治療:地奧司明可改善靜脈張力,七葉皂苷鈉減輕水腫,羥苯磺酸鈣保護血管內皮。藥物需配合壓力治療使用,適用于早期患者或術后輔助治療。
3、硬化劑注射:向曲張靜脈內注入聚桂醇等硬化劑,使血管閉合纖維化。適用于直徑<4mm的網狀靜脈曲張,需多次治療,可能伴隨色素沉著、血栓性靜脈炎等并發癥。
4、射頻消融術:通過導管發射射頻能量閉合大隱靜脈,創傷小且恢復快。術后需穿戴彈力襪2-4周,避免劇烈運動??赡芘c神經損傷、深靜脈血栓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術區麻木、腫脹等癥狀。
5、靜脈剝脫術:手術切除功能不全的淺靜脈主干,采用點式抽剝或傳統剝脫術式。適用于嚴重迂曲擴張的靜脈團,術后存在血腫、感染風險,需結合個體情況選擇術式。
日常飲食多攝入藍莓、獼猴桃等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限制高鹽飲食。每周進行游泳、快走等下肢非負重運動,睡眠時墊高下肢10-15厘米。若出現皮膚潰瘍、血栓性靜脈炎等表現需及時血管外科就診,長期站立職業者建議每年進行下肢靜脈超聲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