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可通過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鎮痛藥物、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等方式治療。中耳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過敏反應、咽鼓管功能障礙、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滴耳液:細菌感染是中耳炎常見病因,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環丙沙星滴耳液能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使用前需清潔外耳道,每日3-4次,療程通常持續7-10天。避免使用過期產品或與他人共用滴耳液。
2、口服抗生素: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需全身用藥,阿莫西林、頭孢克肟、阿奇霉素可覆蓋常見致病菌。治療期間需完成整個療程,過早停藥易導致細菌耐藥。兒童患者需根據體重調整劑量,用藥期間注意觀察胃腸道反應。
3、鎮痛藥物:鼓膜充血腫脹引發疼痛,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雙氯芬酸鈉可緩解癥狀。這類藥物同時具有抗炎作用,但不宜長期使用。服藥期間避免飲酒,胃潰瘍患者需謹慎選擇劑型。
4、抗組胺藥:過敏因素導致的中耳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苯海拉明能減輕黏膜水腫。這類藥物可能引起嗜睡副作用,駕駛員或高空作業者應選擇非鎮靜類抗組胺藥。合并鼻塞時可配合鼻腔沖洗。
5、糖皮質激素:頑固性炎癥或免疫因素參與時,潑尼松、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可短期使用。需嚴格遵循醫囑控制療程,長期使用可能抑制腎上腺功能。糖尿病患者用藥期間需加強血糖監測。
治療期間保持耳道干燥,游泳時使用防水耳塞。飲食宜清淡,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深綠色蔬菜攝入。避免用力擤鼻,乘坐飛機時可咀嚼口香糖平衡中耳壓力。癥狀持續超過48小時或出現高熱、聽力下降需及時耳鼻喉科就診,必要時行鼓膜穿刺或鼓室成形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