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與燙傷的區別主要在于致傷原因、損傷深度及臨床表現,兩者可通過皮膚損傷特征、疼痛程度及愈合周期進行區分。
1、致傷原因:
燒傷由直接接觸火焰、高溫固體或電流引起,皮膚組織受干熱損傷;燙傷則因接觸沸水、蒸汽或高溫液體導致,屬于濕熱性損傷。燒傷常見于火災或工業事故,燙傷多發生于日常生活如烹飪意外。
2、損傷深度:
燒傷易導致更深層組織碳化,常累及皮下脂肪或肌肉;燙傷多局限于表皮和真皮層。Ⅲ度燒傷可見焦痂形成,而燙傷罕見全皮層壞死,水皰破裂后基底呈濕潤紅色。
3、臨床表現:
燒傷創面干燥堅硬,疼痛感因神經末梢破壞可能減輕;燙傷創面濕潤腫脹,疼痛劇烈且持續。化學燒傷伴隨特定顏色變化,燙傷后皮膚多呈現紅斑或透明水皰。
4、愈合過程:
燒傷愈合周期長,深度損傷需植皮手術;淺表燙傷約2周自愈。燒傷瘢痕增生風險高,燙傷后色素沉著更常見。兩者均需預防創面感染,但燒傷患者更易發生全身性并發癥。
5、急救處理:
燒傷應立即脫離熱源,用冷水沖洗不超過10分鐘;燙傷需持續沖淋15-20分鐘。燒傷衣物不可強行撕脫,燙傷后需剪除粘連衣物。化學燒傷需中和處理,普通燙傷避免涂抹牙膏等異物。
日常需注意廚房油溫控制、熱水器溫度設定低于50℃,燒傷后48小時內監測休克征兆,燙傷患者應保持創面清潔。推薦儲備磺胺嘧啶銀乳膏燒傷和濕潤燒傷膏燙傷,深度損傷需及時就醫進行清創或皮瓣移植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