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梔子為梔子的炮制品。經過中火炒焦后,梔子增加了止血的功效,并且緩和了生品的苦寒之性。傳統醫學認為,焦梔子藥性寒,歸心、肺、三焦經,具有止血、涼血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療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以及目赤腫痛、火毒瘡瘍、熱病心煩、濕熱黃疸、淋證澀痛、扭挫傷痛(外用)。
功效作用
焦梔子具有止血、涼血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止血、涼血解毒:
焦梔子性寒,具有止血、涼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以及目赤腫痛、火毒瘡瘍。
瀉火除煩:
焦梔子性寒,具有清心瀉火除煩的功效,可用于治療熱病邪熱客心導致的胸中煩悶、煩熱不眠;焦梔子還可以清瀉三焦火熱,有清熱瀉火解毒的功效,又可用于治療火毒熾盛、高熱煩躁、神昏譫語、三焦俱熱。
清熱利濕:
焦梔子寒能清熱,能夠清肝膽濕熱以退黃、清膀胱濕熱以利小便。因此,可用于治療肝膽濕熱郁蒸導致的黃疸、發熱、小便短赤,以及熱結膀胱導致的血淋、小便淋漓澀痛。
消腫止痛:
焦梔子性寒,外用具有清熱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扭挫傷痛。
現代應用
焦梔子具有解熱、抗炎的作用,常與其他藥物配伍,運用于清肝膽濕熱藥中,如茵芪肝復顆粒等。
需要注意,大家應該合理的使用中成藥,不能隨意用藥。當您有用藥需求時,應向醫生或藥師咨詢,以保證用藥安全、有效。
適宜人群
焦梔子適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目赤腫痛、火毒瘡瘍者;熱病心煩者;濕熱黃疸者;血淋澀痛者;扭挫傷痛者。
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目赤腫痛、火毒瘡瘍者:
焦梔子性寒,具有止血、涼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以及目赤腫痛、火毒瘡瘍。
熱病心煩者:
焦梔子能夠清瀉三焦火邪、瀉心火而除煩,可用于治療熱病心煩、三焦俱熱導致的多種癥狀,如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等。
濕熱黃疸者:
焦梔子具有清利下焦肝膽濕熱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肝膽濕熱郁蒸的黃疸,改善患者目黃、身黃、小便黃等癥狀。
血淋澀痛者:
焦梔子性寒,善于清利下焦濕熱而通淋,清熱涼血以止血。可用于治療熱淋證。改善患者尿頻、尿痛、尿急、尿血等癥狀。
扭挫傷痛者:
焦梔子外用具有清熱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扭挫傷痛。
需要注意,本品多與其他藥物配伍應用來治療上述疾病,具體組方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體質、合用藥物情況等制定,存在個體化差異,請大家不要盲目用藥。
禁忌人群
陰血虧虛、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
原因:
焦梔子性寒傷胃,陰血虧虛、脾虛便溏者使用本品有加重病情的風險。
使用方法
本品多與其他中藥配伍應用于中藥組方中,一般情況下,需要煎煮后內服。需要注意,具體的熬藥方式,如加水量、煎煮時間、煎煮次數等需要遵照醫囑,以保證藥液能夠發揮相應的療效。
用量
臨床常用劑量為6-9g,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體質等因素不同,具體用量會存在個體化差異,請患者嚴格按照醫生處方規定的劑量使用本品。
不宜同用
本品的合用禁忌尚不明確,為保證用藥安全、有效,如果您在使用本品期間需要合用其他藥物,請向醫生或藥師咨詢。
溫馨提示
焦梔子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中藥,若需要服用本品治病或調理身體,建議您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本品,以免發生用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