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神經炎面癱的藥物治療主要包括糖皮質激素、抗病毒藥物、神經營養藥物、改善微循環藥物和眼保護藥物。
1、糖皮質激素:
潑尼松或甲潑尼龍是治療急性期面神經炎的核心藥物,通過減輕神經水腫和炎癥反應促進功能恢復。早期使用可縮短病程,但需嚴格遵循階梯減量原則,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需謹慎使用。
2、抗病毒藥物:
阿昔洛韋、伐昔洛韋適用于皰疹病毒感染導致的亨特綜合征,與激素聯用可顯著改善預后。用藥期間需監測肝腎功能,典型療程為7-10天。
3、神經營養藥物:
甲鈷胺、維生素B1等B族維生素能促進神經髓鞘修復,常作為基礎輔助用藥。口服制劑適合輕癥患者,嚴重病例可采用肌肉注射給藥。
4、改善微循環藥物:
銀杏葉提取物、胰激肽原酶可增加神經血供,緩解局部缺血狀態。這類藥物起效較慢,多用于恢復期配合物理治療使用。
5、眼保護藥物:
人工淚液玻璃酸鈉滴眼液和抗生素眼膏紅霉素眼膏可預防暴露性角膜炎,對閉眼不全患者尤為必要。夜間需配合眼罩保護角膜。
藥物治療需在神經科醫師指導下進行,急性期建議聯合紅外線照射等物理治療。恢復期可進行面部肌肉按摩及表情訓練,飲食注意補充富含維生素B族的全谷物、瘦肉和綠葉蔬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證充足睡眠,寒冷季節注意面部保暖,發病1個月內避免過度疲勞。若3個月未恢復需考慮神經電生理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