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感冒可通過多喝溫水、保證休息、服用藥物、熱敷理療、飲食調節等方式治療。風寒感冒通常由受涼、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環境刺激、體質虛弱等原因引起。
充足水分攝入能稀釋呼吸道分泌物,緩解鼻塞咽干癥狀。每日飲用40℃左右溫開水1500-2000ml,可加入少量生姜片或檸檬片。避免飲用冰鎮飲料或酒精類飲品。
每日保持7-8小時深度睡眠,午間可臥床休息30分鐘。睡眠時抬高床頭15度,使用加濕器維持50%濕度。暫停劇烈運動及重體力勞動。
風寒感冒顆粒、荊防顆粒、正柴胡飲顆粒等中成藥具有發散風寒功效。對乙酰氨基酚可緩解頭痛發熱,偽麻黃堿能減輕鼻黏膜充血。用藥需間隔4-6小時。
用40-45℃熱毛巾敷于前額及鼻梁處,每次10分鐘。艾灸大椎穴、風門穴各5分鐘。泡腳時加入艾葉20g,水位需沒過三陰交穴位。
早餐食用蔥白粥或姜棗紅糖水,午餐選擇蘿卜燉羊肉等溫性食物。避免生冷瓜果,可適量進食柑橘類水果補充維生素C。烹調時添加紫蘇葉、桂皮等辛溫調料。
風寒感冒期間建議選擇八段錦、太極拳等溫和運動,每日練習20分鐘。保持室內通風但避免直吹冷風,外出時佩戴圍巾保護風池穴。監測體溫變化,若持續高熱超過3天或出現膿涕、胸痛等癥狀需及時就醫。康復期可食用山藥排骨湯、黃芪枸杞茶等藥膳調理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