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早失可通過間隙保持器、鄰牙干預、咬合誘導、定期復查、營養支持等方式治療。乳牙早失通常由齲齒、外傷、先天缺失、牙周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間隙保持器:
乳牙早失后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佩戴間隙保持器,防止鄰牙傾斜或對頜牙伸長。固定式保持器適用于單顆后牙缺失,活動式保持器多用于多顆牙缺失。需每3-6個月調整一次,直至恒牙萌出。臨床常用舌弓式、遠中導板式等設計,需由兒童牙科醫生根據缺牙位置定制。
2、鄰牙干預:
當鄰牙出現傾斜或移位時,可采用正畸手段進行干預。對于輕度傾斜的乳磨牙,可用彈性分牙圈分離牙齒;若恒牙胚位置異常,可能需進行早期咬合誘導。治療需配合全景片評估恒牙胚發育情況,干預時機通常選擇在恒牙萌出前6-12個月。
3、咬合誘導:
針對前牙區早失可能導致的反頜或深覆蓋,可進行功能性矯治。常用肌功能訓練器如MRC糾正舌體位置異常,或使用斜面導板調整下頜運動軌跡。對于4-6歲兒童,每天佩戴12-14小時可有效引導頜骨發育。
4、定期復查:
每3個月需進行臨床檢查和影像學評估,監測恒牙胚發育及萌出路徑。通過數字化牙模對比分析間隙變化,必要時調整保持器設計。若發現恒牙胚先天缺失,需在混合牙列期制定長期修復計劃。
5、營養支持:
加強鈣、磷、維生素D攝入促進恒牙發育,每日建議攝入500ml牛奶或等效乳制品。避免長期進食軟爛食物,適當咀嚼胡蘿卜、蘋果等硬質食物刺激頜骨生長??刂聘咛秋嬍愁A防繼發齲,餐后使用含氟漱口水維護口腔環境。
乳牙早失兒童應每半年進行專業涂氟,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刷牙。避免吮指、口呼吸等不良習慣,睡眠時保持鼻呼吸通暢。增加跳躍、跑步等縱向運動促進全身骨骼發育,定期監測身高體重變化。對于全身性疾病導致的早失,需協同兒科醫生進行多學科管理。若恒牙遲萌超過正常時間6個月以上,需及時進行外科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