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急尿痛可通過多飲水、熱敷緩解癥狀,藥物治療包括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尿急尿痛通常由尿路感染、前列腺炎、膀胱過度活動癥、尿道結石、泌尿系統腫瘤等原因引起。
尿路感染是尿急尿痛的常見原因,可能與細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尿頻、排尿灼熱感等癥狀。治療需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等,同時增加每日飲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
男性患者出現尿急尿痛可能與前列腺炎有關,通常由久坐、飲酒等因素誘發,伴隨會陰部脹痛。治療可選用坦索羅辛、塞來昔布等藥物緩解癥狀,日常需避免辛辣飲食,每周進行3次溫水坐浴。
非感染性尿急尿痛可能與膀胱過度活動癥相關,表現為突發尿意難以控制。治療可采用索利那新、米拉貝隆等藥物調節膀胱功能,配合凱格爾運動訓練盆底肌,每日練習3組每組15次。
排尿時突發劇痛伴尿急需警惕尿道結石,可能與代謝異常、飲水不足有關。藥物治療可選用雙氯芬酸鈉緩解疼痛,必要時行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或輸尿管鏡取石術,術后每日飲用檸檬水300毫升。
持續加重的尿急尿痛需排除泌尿系統腫瘤,可能伴隨血尿、消瘦等癥狀。確診需進行膀胱鏡檢查和影像學檢查,治療根據分期選擇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或根治性膀胱切除術。
出現尿急尿痛癥狀應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飲水量,避免攝入咖啡因及酒精。飲食建議選擇冬瓜、黃瓜等利尿食物,限制高草酸飲食。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癥狀持續超過48小時或出現發熱、血尿時需立即就醫,老年患者及孕婦出現癥狀應優先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