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存在致死風險,但早期發現并規范治療可顯著降低死亡率。
皮膚癌的預后與病理類型、分期及治療時機密切相關?;准毎┖枉[狀細胞癌屬于常見非黑色素瘤皮膚癌,轉移率低于5%,經手術切除后五年生存率可達95%以上。黑色素瘤惡性程度較高,若發生遠處轉移,五年生存率可能降至25%以下。皮膚癌早期多表現為邊界不清的色素斑、經久不愈的潰瘍或快速增大的結節,及時進行皮膚鏡檢查和病理活檢是確診關鍵。
規范治療需根據分期制定方案。原位癌可通過Mohs顯微描記手術徹底清除;浸潤性癌需擴大切除并配合淋巴結活檢;晚期患者需采用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術后需每3-6個月復查皮膚狀況,避免紫外線暴曬,使用SPF50+防曬霜。日常應每月自查全身皮膚,重點關注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勻、直徑超過6毫米或持續變化的皮損。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復發風險。每日攝入500克新鮮蔬果,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硒元素。避免吸煙及過量飲酒,規律進行有氧運動增強免疫力。戶外活動時穿戴寬檐帽和防曬衣物,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盡量避免日曬。出現新發皮損、原有痣形態改變或術后切口異常滲液時,應立即至皮膚科就診。心理支持同樣重要,可參加患者互助團體緩解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