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引起的中耳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鼻腔減充血劑使用、鎮痛退熱藥物輔助、鼓膜穿刺引流、生活護理等方式緩解。中耳炎多由感冒繼發細菌感染引發,表現為耳痛、聽力下降、耳悶脹感等癥狀。
1、抗生素治療:
細菌性中耳炎需使用阿莫西林、頭孢呋辛或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兒童患者需根據體重調整劑量,療程通常7-10天。若72小時癥狀無改善需考慮更換抗生素,耐藥菌感染可選用克拉霉素。用藥期間需觀察是否出現皮疹、腹瀉等不良反應。
2、鼻腔減充血劑:
鹽酸偽麻黃堿或羥甲唑啉噴霧可緩解咽鼓管水腫,促進中耳積液排出。連續使用不超過5天以避免反跳性充血。兒童建議選擇生理鹽水沖洗鼻腔,配合體位引流。過敏性鼻炎患者可聯用鼻用糖皮質激素。
3、鎮痛退熱藥物:
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緩解耳痛及發熱癥狀。成人耳痛劇烈時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鈉,兒童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綜合征。耳部熱敷也有助于減輕疼痛,溫度控制在40℃以下。
4、鼓膜穿刺引流:
持續積液超過3個月或反復發作需耳鼻喉科行鼓膜切開術,放置通氣管改善通氣。術前需進行純音測聽和聲導抗檢查評估聽力損傷程度。術后避免耳道進水,定期復查至通氣管自然脫落。
5、生活護理:
急性期建議平臥時抬高床頭30度,避免用力擤鼻。乘坐飛機或潛水需待咽鼓管功能恢復后進行。哺乳期嬰兒應保持45度角喂奶,兒童群體需接種肺炎球菌和流感疫苗預防復發。
治療期間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飲水,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鮮棗等水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咽部充血。恢復期可進行捏鼻鼓氣訓練促進咽鼓管開放,但急性炎癥期禁止操作。出現高熱不退、劇烈頭痛或頸部僵硬需警惕顱內并發癥,應立即就醫。預防感冒是避免復發的關鍵,建議勤洗手、戴口罩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