頰癌可通過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病理活檢、腫瘤標志物檢測、專科醫生評估等方式判斷。頰癌通常與長期吸煙飲酒、口腔衛生不良、HPV感染、口腔白斑病變、遺傳易感性等因素有關。
1、臨床表現:
頰癌早期可能表現為口腔黏膜白斑、紅斑或潰瘍,病變區域質地變硬,伴隨疼痛或麻木感。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腫塊增大、出血、牙齒松動、張口困難等癥狀。部分患者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
2、影像學檢查:
CT或MRI檢查可明確腫瘤范圍及周圍組織浸潤情況,評估骨質破壞程度。超聲檢查有助于判斷頸部淋巴結轉移狀況。PET-CT對遠處轉移灶的檢出具有較高敏感性。
3、病理活檢:
通過切取或穿刺獲取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是確診金標準。活檢可明確腫瘤類型、分化程度及浸潤深度。免疫組化檢測有助于鑒別診斷和預后評估。
4、腫瘤標志物:
SCC-Ag、CYFRA21-1等鱗癌相關標志物檢測可輔助診斷。雖然特異性有限,但動態監測對療效評價和復發預警具有參考價值。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5、專科評估:
口腔頜面外科醫生通過視診、觸診評估病變特征,結合病史采集形成初步診斷。多學科會診可制定個體化診療方案,涉及手術、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手段。
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潔,使用軟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新鮮蔬果攝入,補充維生素A、C、E。戒煙限酒,定期口腔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病變。出現持續口腔潰瘍或黏膜異常應及時就診,由專業醫生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