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萌出異常可分為乳牙早萌、乳牙遲萌、恒牙早萌、恒牙遲萌、多生牙萌出等五種主要類型。
1、乳牙早萌:
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即萌出的牙齒稱為誕生牙,出生后30天內萌出的牙齒稱為新生牙。早萌乳牙牙根發育不足,常伴有松動,可能因吸吮摩擦導致舌系帶潰瘍。松動明顯者可考慮拔除,潰瘍面可用生理鹽水擦拭并涂抹保護性軟膏。
2、乳牙遲萌:
超過13個月未萌出第一顆乳牙需排查全身性疾病,如佝僂病、甲狀腺功能減退或顱鎖骨發育不全綜合征。局部因素包括牙齦纖維增生、萌出性囊腫等。需拍攝X線片確認牙胚存在,全身性疾病需對應治療,局部障礙可手術切開牙齦助萌。
3、恒牙早萌:
多因乳牙早失導致繼承恒牙提前萌出,常見于下頜前磨牙區。早萌恒牙牙根發育不足易發生松動或脫落,建議制作間隙保持器控制萌出空間,避免咀嚼硬物,定期監測牙根發育情況。
4、恒牙遲萌:
可能與多生牙阻生、牙瘤等占位性病變有關,臨床表現為對應區域乳牙滯留。曲面斷層片可明確阻生原因,需手術摘除多生牙或牙瘤,正畸牽引助萌。全身因素如垂體功能低下需內分泌科協同治療。
5、多生牙萌出:
好發于上頜前牙區,形態多為錐形或結節狀,常導致正常牙列擁擠或阻生。X線檢查可明確數量及位置,建議在混合牙列期盡早拔除,為恒牙調整創造空間。埋伏較深的多生牙需結合CBCT定位后微創拔除。
日常需關注兒童牙齒萌出時間線,3歲前完成首次口腔檢查。延遲萌出超過6個月應拍攝全景片,早萌牙需避免外傷。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推薦咀嚼蘋果、胡蘿卜等韌性食物刺激牙槽骨發育。定期口腔檢查可早期發現萌出異常,7-9歲是干預恒牙萌出問題的關鍵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