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下降可能由耵聹栓塞、噪聲暴露、年齡增長、中耳炎、突發性耳聾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清理耳道、佩戴防噪耳塞、使用助聽器、抗生素治療、糖皮質激素治療等方式改善。
1、耵聹栓塞:
外耳道耵聹積聚可能阻塞聲波傳導,表現為耳悶脹感及傳導性聽力減退。居家可用橄欖油軟化后由醫生進行專業沖洗,避免自行掏挖造成鼓膜損傷。
2、噪聲暴露:
長期接觸85分貝以上噪音可能導致毛細胞損傷,早期表現為高頻聽力缺失。建議工作時佩戴降噪耳塞,娛樂時控制耳機音量不超過60%且每日使用少于1小時。
3、年齡增長:
耳蝸毛細胞自然退化引發的老年性聾多始于60歲后,呈雙側對稱性下降。選擇數字編程助聽器可補償高頻損失,配合唇讀訓練能提升言語識別率。
4、中耳炎:
細菌感染可能導致鼓室積液或鼓膜穿孔,常伴隨耳痛、耳鳴癥狀。急性期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慢性病例可考慮鼓膜修補術或鼓室成形術。
5、突發性耳聾:
72小時內出現的感音神經性聾可能與內耳微循環障礙有關,約30%患者伴眩暈。確診后需立即使用甲潑尼龍沖擊治療,聯合銀杏葉提取物改善內耳供血。
日常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進水,每周進行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促進內耳血液循環,飲食注意補充富含鋅的牡蠣、維生素B12的動物肝臟。若出現持續耳鳴或聽力驟降超過30分貝,建議24小時內就診耳鼻喉科進行純音測聽和聲導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