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牙菌斑主要表現為牙齒表面黏附的軟垢、牙齦邊緣發紅、口腔異味、牙齒敏感及齲齒形成。牙菌斑是細菌在牙齒表面形成的生物膜,長期積累可能引發多種口腔問題。
1、牙齒軟垢:
牙菌斑初期表現為牙齒表面出現白色或淡黃色軟垢,尤其在牙縫和牙齦邊緣堆積明顯。這些軟垢由食物殘渣、唾液蛋白和細菌混合形成,用指甲輕刮可剝落。若不及時清潔,軟垢會逐漸礦化形成牙結石。
2、牙齦發紅:
牙菌斑中的細菌代謝產物會刺激牙齦組織,導致牙齦邊緣呈現鮮紅色,觸碰時易出血。兒童可能因疼痛抗拒刷牙,形成惡性循環。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牙齦炎,是牙周疾病的早期表現。
3、口腔異味:
細菌分解食物殘渣會產生揮發性硫化物,導致持續性口臭。這種異味在晨起時尤為明顯,刷牙后僅能短暫緩解。長期存在的口腔異味往往提示牙菌斑生物膜已形成穩定生態。
4、牙齒敏感:
牙菌斑侵蝕牙釉質后,牙齒對冷熱酸甜刺激出現短暫銳痛。乳牙釉質較薄,兒童更易出現進食冰激凌或喝熱水時的敏感癥狀。嚴重時可能觀察到牙齒表面出現白堊色脫礦斑塊。
5、齲齒形成:
長期存在的牙菌斑會持續產酸腐蝕牙體,最終形成齲洞。兒童好發部位包括磨牙咬合面的窩溝、牙齒鄰接面。齲齒初期表現為褐色斑點,進展后可見明顯缺損,可能伴隨夜間痛或自發痛。
建議家長幫助兒童建立每日兩次巴氏刷牙習慣,使用含氟牙膏清潔牙齒各面。餐后可用牙線清理牙縫,限制高糖零食攝入頻率。每3-6個月進行專業口腔檢查,對于窩溝較深的恒磨牙可考慮窩溝封閉。出現牙齦出血或牙齒黑斑時應及時就診,避免發展為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培養兒童養成飯后漱口、定期更換牙刷等習慣,有助于從源頭控制牙菌斑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