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口-口傳播或糞-口傳播途徑感染他人。
一、傳播途徑與高危因素:
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常發生在密切接觸的群體中,尤其是家庭成員之間共用餐具、親吻或照顧嬰幼兒時。飲用受污染水源、食用未徹底清洗的蔬菜水果也可能導致感染。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感染率更高,兒童期感染風險顯著增加。免疫功能低下者或長期使用抑酸藥物的人群更易被定植。
二、感染后的臨床表現:
約70%感染者無明顯癥狀,部分患者會出現上腹隱痛、餐后飽脹、反酸等消化不良表現。持續感染可能引發慢性胃炎、胃潰瘍,少數發展為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胃鏡檢查可見胃竇部充血水腫,尿素呼氣試驗或糞便抗原檢測可確診。
三、預防與治療措施:
分餐制和使用公筷能有效阻斷傳播,餐具定期煮沸消毒。感染者需完成包含質子泵抑制劑和兩種抗生素的規范治療,療程結束后復查確認根除。治療期間避免飲酒,家庭成員應同步篩查。日常可適量食用西藍花、大蒜等具有抗菌作用的食物,但需注意刺激性食物可能加重胃黏膜損傷。
保持規律作息與適度運動有助于增強免疫力,減少復發風險。胃部不適持續兩周以上建議及時就醫,避免自行用藥掩蓋癥狀。高危人群可定期進行幽門螺旋桿菌篩查,早發現早干預能顯著降低相關疾病發生率。注意餐前便后洗手、避免生冷食物等基礎衛生習慣對預防感染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