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動脈瘤的癥狀可能由局部腫塊、疼痛、皮膚變色、血管雜音、神經壓迫等因素引起,可通過超聲檢查、CT血管造影、手術修復等方式治療。
假性動脈瘤最常見的癥狀是局部出現搏動性腫塊,觸診時可感受到與心跳同步的搏動。腫塊通常位于動脈穿刺或外傷部位,如腹股溝區、頸部或四肢。腫塊質地較軟,邊界不清,可能伴有壓痛感。隨著瘤體增大,周圍組織可能受到壓迫。
患者常主訴局部持續性鈍痛或跳痛,疼痛程度與瘤體大小和位置相關。疼痛可能放射至鄰近區域,如大腿或手臂。活動時疼痛可能加劇,休息后稍緩解。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夜間痛醒的情況,提示瘤體快速增大或即將破裂。
瘤體表面皮膚可能出現發紅、淤青或溫度升高等炎癥表現。隨著病程進展,皮膚可能變薄發亮,出現靜脈擴張。在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病例中,常見腹股溝區皮膚呈現紫紅色改變。這些變化反映局部血流動力學異常和炎癥反應。
聽診器檢查可在腫塊處聞及收縮期吹風樣雜音,雜音強度與血流湍流程度相關。雜音可能向遠端傳導,壓迫近端動脈時雜音減弱或消失。這種特征性雜音有助于與單純血腫鑒別,是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
增大的瘤體可能壓迫鄰近神經,導致感覺異常或運動障礙。例如股動脈假性動脈瘤可能壓迫股神經,引起大腿前側麻木或膝跳反射減弱。橈動脈假性動脈瘤可能導致手指活動受限。嚴重壓迫可能造成永久性神經損傷。
假性動脈瘤患者需避免劇烈運動和局部壓迫,建議低鹽低脂飲食,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深色蔬菜以促進血管修復。適度進行散步等低強度有氧運動,但應避免負重訓練。日常注意觀察腫塊變化,定期復查超聲監測瘤體大小。出現突發劇痛或腫塊迅速增大時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