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穿刺可能由甲狀腺結節性質不明、超聲檢查異常、家族甲狀腺癌病史、甲狀腺功能異常、頸部壓迫癥狀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細針穿刺活檢、病理學檢查、超聲引導定位、細胞學分析、基因檢測等方式明確診斷。
1、結節性質評估:甲狀腺結節在超聲檢查中顯示邊界不清、微鈣化或血流豐富等可疑特征時需穿刺。細針穿刺可區分良性濾泡性結節與乳頭狀癌,操作需在超聲引導下避開血管神經。
2、超聲異常指征:當結節直徑>1cm或伴TI-RADS 4類以上分級建議穿刺。操作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檢查,穿刺后局部按壓15分鐘預防血腫,樣本需立即固定送檢。
3、家族高危篩查:直系親屬有甲狀腺髓樣癌或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史者,即使結節較小也需穿刺。檢測項目包括降鈣素免疫組化,必要時補充BRAF基因突變分析。
4、功能異常排查:甲狀腺毒癥患者合并結節時,穿刺可鑒別Graves病與毒性結節。操作需在甲功控制穩定后進行,病理需結合TSH受體抗體檢測綜合判斷。
5、壓迫癥狀鑒別:迅速增大的結節伴聲音嘶啞或吞咽困難需排除未分化癌。穿刺選用粗針獲取組織芯,需聯合CT評估氣管侵犯情況,陰性結果仍需短期復查。
日常飲食注意控制碘攝入量,海帶紫菜等富碘食物每周不超過2次。穿刺后24小時內避免頸部劇烈活動,觀察有無腫脹疼痛。術后1周復查超聲確認無血腫,3個月隨訪結節變化情況。適度進行肩頸放松運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瑜伽中的魚式動作有助于減輕甲狀腺區域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