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出現乳腺膿腫時通常不建議繼續母乳喂養。膿腫可能含有致病菌,直接哺乳存在感染風險,需及時就醫處理。
1、乳腺膿腫的形成與影響:
乳腺膿腫多由急性乳腺炎發展而來,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乳房局部會出現紅腫、熱痛,伴隨波動性腫塊,嚴重時可能發熱。膿腫形成后,乳汁可能被膿液污染,嬰兒攝入后易引發消化道感染或口腔黏膜炎癥。此時需暫停患側哺乳,但健康側乳房在醫生評估后可繼續喂養。
2、治療期間的哺乳管理:
治療以穿刺抽膿或切開引流為主,配合抗生素使用。引流期間患側需徹底停止哺乳,并用吸奶器定時排空乳汁以防淤積。醫生可能建議使用頭孢類等哺乳期相對安全的抗生素,用藥期間需監測嬰兒是否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治療約1-2周后,經超聲復查確認膿腫消退且無細菌感染,方可逐步恢復患側哺乳。
日常需保持乳房清潔,哺乳前后用溫水擦拭;選擇寬松棉質內衣避免壓迫;飲食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避免高脂肪食物加重乳腺堵塞。膿腫消退后恢復哺乳時,可先擠出少量乳汁丟棄再喂養。若出現反復膿腫或高熱不退,需排查是否存在乳腺導管結構異常等潛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