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炎穿孔屬于嚴重情況,需立即就醫處理。穿孔后腹腔感染風險顯著增加,可能引發腹膜炎、膿毒血癥等危及生命的并發癥。
一、闌尾炎穿孔的病理機制:
闌尾炎穿孔多因炎癥未及時控制導致管壁壞死。初期表現為轉移性右下腹痛,穿孔后疼痛可能暫時減輕,但隨后出現全腹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體溫升高至38.5℃以上,伴有惡心嘔吐、心率加快等全身炎癥反應。實驗室檢查可見白細胞計數顯著增高,腹部CT顯示游離氣體或腹腔積液。
二、臨床分期與干預措施:
單純性闌尾炎階段可通過抗生素保守治療,但穿孔后必須手術干預。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是首選方式,若已形成膿腫需先行引流。術后需靜脈使用廣譜抗生素如頭孢曲松、甲硝唑等控制感染,并密切監測肝腎功能。合并腹膜炎者需留置腹腔引流管,腸功能恢復前禁食胃腸減壓。
三、預后與康復管理:
及時手術者治愈率超過90%,但延誤治療可能導致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衰竭。術后早期需漸進式恢復飲食,從流質過渡到低渣膳食。三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以防切口疝,定期復查炎癥指標。慢性腹痛或腸粘連風險者建議配合中醫針灸調理。
日常需警惕腹痛性質變化,術后出現發熱、切口滲液需及時復診。保持膳食纖維攝入預防便秘,避免暴飲暴食。規律作息增強免疫力,腹部手術史者建議每年進行肝膽超聲檢查。冬季注意腹部保暖,游泳等運動前充分熱身。建立腹痛日記記錄發作特點,就醫時提供詳細病史有助于精準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