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結節不一定是膀胱腫瘤。膀胱結節是影像學檢查發現的膀胱壁局部增厚或隆起性病變,其性質需通過病理檢查確診,可能為良性增生、炎性病變或惡性腫瘤。
一、膀胱結節的常見類型:
膀胱結節可分為非腫瘤性和腫瘤性兩類。非腫瘤性結節包括膀胱壁慢性炎癥、息肉、子宮內膜異位癥等,通常生長緩慢且邊界清晰。腫瘤性結節以膀胱尿路上皮癌最常見,約占膀胱惡性腫瘤的90%,表現為乳頭狀或實性生長,可能伴隨血尿、排尿刺激癥狀。其他少見類型包括鱗狀細胞癌、腺癌及間葉組織來源的肉瘤。
二、診斷與鑒別要點:
超聲或CT檢查發現膀胱結節后,需進一步行膀胱鏡檢查并取活檢。良性結節多表現為表面光滑、帶蒂的隆起,惡性結節常呈菜花樣或不規則形態,基底寬且易出血。尿脫落細胞學檢查對高級別尿路上皮癌有較高檢出率。對于40歲以上伴有無痛性肉眼血尿的患者,需高度警惕惡性腫瘤可能。
三、治療與隨訪策略:
良性結節若無癥狀可定期觀察,炎性病變需抗感染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首選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術后需膀胱灌注化療藥物如吡柔比星、表柔比星等降低復發風險。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需考慮根治性膀胱切除術,必要時聯合順鉑為基礎的化療方案。所有患者術后均需嚴格隨訪,前兩年每3-6個月復查膀胱鏡。
日常應保持每日飲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及吸煙等危險因素。飲食注意減少腌制、燒烤類食物攝入,適當補充富含維生素B族的全谷物及新鮮果蔬。術后患者可進行盆底肌訓練改善排尿功能,但應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創面出血。出現血尿加重、排尿困難或下腹墜脹感應及時就診,長期接觸苯胺類化學物質者需定期篩查尿液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