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結核可能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通常表現為陰囊腫脹、疼痛、硬結等癥狀。該病可通過抗結核藥物治療、手術引流等方式干預。
1、陰囊腫脹:睪丸結核早期癥狀多表現為單側陰囊無痛性腫脹,觸診可發現睪丸或附睪質地變硬。腫脹程度與病程進展相關,嚴重時可影響日常活動。建議穿戴寬松內褲減少摩擦,腫脹持續加重需就醫排除其他感染。
2、局部疼痛:疾病進展期可能出現鈍痛或墜脹感,久站或勞累后加劇。疼痛可能與輸精管增粗、鞘膜積液有關。熱敷可暫時緩解不適,但需配合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結核藥物治療原發感染。
3、硬結形成:觸診可觸及睪丸或附睪不規則硬結,質地類似橡皮,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硬結通常伴隨盜汗、低熱等全身癥狀。超聲檢查可明確病變范圍,早期藥物治療可避免睪丸組織壞死。
4、竇道形成:晚期病例可能出現陰囊皮膚破潰形成竇道,排出干酪樣壞死物質。竇道長期不愈易繼發細菌感染。需手術清除壞死組織,術后繼續規范抗結核治療6-9個月。
5、生育影響:雙側睪丸受累可能導致生精功能受損,精液分析可見精子數量減少、活力下降。建議治療期間定期檢測精液質量,嚴重者可考慮精子冷凍保存。
日常需保證充足蛋白質攝入,如雞蛋、魚肉、豆制品等促進組織修復。避免劇烈運動防止陰囊外傷,治療期間每3個月復查超聲評估療效。出現持續發熱或疼痛加劇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合并泌尿系統結核需延長治療周期至12個月。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復,配偶應同步進行結核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