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可通過抗心律失常藥、抗凝藥、控制心室率藥物等方式治療。房顫通常由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瓣膜病、甲狀腺功能亢進、酗酒等原因引起。
1、抗心律失常藥:胺碘酮通過延長心肌細胞動作電位時程恢復竇性心律,普羅帕酮通過阻滯鈉通道減少異常電活動,索他洛爾兼具β受體阻滯和鉀通道阻滯作用。這類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可能引發心動過緩或QT間期延長。
2、抗凝治療:華法林通過抑制維生素K依賴凝血因子合成預防血栓,利伐沙班直接抑制Xa因子,達比加群酯選擇性阻斷凝血酶。抗凝治療需定期監測INR值,出血風險較高者需評估獲益風險比。
3、心室率控制:美托洛爾通過阻斷β腎上腺素受體減慢房室結傳導,地爾硫卓抑制鈣離子內流降低心肌收縮力,地高辛增強迷走神經張力。控制目標為靜息心率60-100次/分,運動時不超過110次/分。
4、上游治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培哚普利可減輕心房纖維化,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作用。這類藥物適用于合并高血壓或冠心病的患者,需長期規律服用。
5、節律控制:對于陣發性房顫,氟卡尼可短期轉復心律;持續性房顫患者可考慮決奈達隆維持竇律。藥物治療無效時需評估導管消融或左心耳封堵術等介入治療。
房顫患者需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攝入,保持適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每日監測脈搏節律,控制血壓低于130/80mmHg。合并睡眠呼吸暫停者建議使用持續正壓通氣治療,肥胖患者需減輕體重。定期復查心電圖和心臟超聲,出現心悸加重或暈厥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