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可通過抗凝藥物、心率控制藥物、節律控制藥物、抗血小板藥物、輔助治療藥物等方式治療。房顫通常與心臟結構異常、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亢進、酗酒、老齡化等因素有關。
1、抗凝治療:華法林、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抗凝藥物可降低血栓形成風險。房顫患者心房收縮功能喪失易形成左心耳血栓,抗凝治療能減少腦卒中發生率。用藥期間需定期監測凝血功能。
2、心率控制:美托洛爾、地爾硫卓、地高辛等藥物可控制心室率。快速心室率會導致心悸、乏力等癥狀,長期未控制可能引發心力衰竭。β受體阻滯劑通過抑制交感神經興奮發揮作用。
3、節律控制:胺碘酮、普羅帕酮、索他洛爾等抗心律失常藥物可轉復竇性心律。藥物復律適用于發作48小時內的房顫,超過48小時需先抗凝治療。胺碘酮可能引起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副作用。
4、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適用于低卒中風險患者。抗血小板藥物預防血栓效果弱于抗凝藥,出血風險相對較低。該方案多用于存在抗凝禁忌癥的特殊人群。
5、輔助用藥:決奈達隆用于維持竇性心律,依度沙班作為新型抗凝藥替代選擇。合并心力衰竭者可聯用ACEI類藥物,甲狀腺功能異常需同步治療原發病。
房顫患者需限制酒精攝入,每日咖啡因不超過300mg,保持低鹽飲食。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避免劇烈運動誘發心律失常。定期監測血壓、心率,戒煙并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出現心悸加重、呼吸困難等癥狀需及時就醫調整用藥方案。長期抗凝治療者應預防跌倒,注意牙齦出血等異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