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絲菌病可通過抗真菌藥物治療、局部護理、增強免疫力、避免接觸感染源、定期復查等方式治療。該病通常由申克孢子絲菌感染引起,多通過皮膚傷口或黏膜接觸被污染的土壤、植物等傳播。
1、藥物治療: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等抗真菌藥物是主要治療手段,需持續用藥2-4周至癥狀完全消失。皮膚病灶可配合外用聯苯芐唑軟膏輔助治療。
2、傷口處理:保持患處清潔干燥,使用碘伏消毒后覆蓋無菌敷料。避免抓撓或擠壓皮下結節,防止繼發細菌感染。潰瘍面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
3、免疫調節:保證每日攝入優質蛋白質如魚肉蛋奶,補充維生素A/C/E。規律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每日睡眠不少于7小時以增強免疫功能。
4、隔離防護:處理園藝土壤時穿戴手套,避免赤腳接觸腐殖質。寵物疑似感染需隔離治療,患者衣物應高溫消毒。免疫功能低下者需特別注意防護。
5、監測隨訪:治療期間每2周復查肝功能,觀察結節是否縮小變軟。癥狀加重或出現發熱需及時復診,頑固病例可能需延長療程或更換伏立康唑等二線藥物。
患者應避免攝入酒精及高糖食物,選擇棉質透氣衣物減少摩擦。恢復期可進行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但需防止患處過度出汗。接觸花草后立即用肥皂清洗暴露部位,家庭環境保持通風干燥以降低真菌滋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