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開始,國際疼痛學會將每年10月的第三個周一設立為“世界鎮痛日”,我國中華醫學會則將每年10月的第三個周定為“中國鎮痛周”。10月21日,2024年的“世界鎮痛日、中國鎮痛周”來臨,引起了社會各界對疼痛新一輪的關注。
解決疼痛問題,中醫藥大有可為
數據顯示,全世界約有20%的人正忍受著慢性疼痛的折磨,我國慢性疼痛病人數量超過3億,其中腰腿痛、神經痛、癌痛、軟組織痛是門診最常見的慢性疼痛。
中醫對疼痛的病機,則有自己獨特的解釋,認為疼痛有虛實之分。
實性疼痛多因外感疫癘、六淫之邪,或瘀血、痰濁、氣滯,食積、結石、蟲積等阻滯臟腑經脈,氣血運行障礙引起,即所謂“不通則痛”。如《素問·舉痛論》所說:“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丹溪心法·腹痛》云:“如顛仆損傷而腹痛者,乃是瘀血”。
虛性疼痛多因精血虧虛、陽氣不足,臟腑經脈失養引起,即所謂“不榮則痛”。不榮則痛主要表現在陽失溫煦和陰失濡潤兩方面,因陰陽氣血不足,經脈臟腑組織失卻溫煦和濡養而產生疼痛。如《素問·瘧論》說:“巨陽虛,則腰背頭項痛”;《質疑錄·論肝血補法》說:“肝血不足則為筋攣...為頭痛、為少腹痛、為疝痛諸證,凡此皆肝血不榮也。
中醫治疼痛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包括藥物、針灸、推拿、刮痧、拔火罐、熏洗、敷法、熨法、熱烘等療法,其中又以針灸和藥物治療為主,針灸幾乎可以治療各種性質的疼痛,且其止痛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藥物治療疼痛在歷代本草著作中記述頗豐,現存最早中藥專著《神農本草經》載藥365種,治療疼痛的藥物約90種,明代醫藥巨著《本草綱目》載藥1892種,有止痛作用的藥物約600種。
不過,應用中藥止痛時,要根據不同的證候選擇相應的中藥,理氣止痛類如木香、枳殼、烏藥、香附等,治療氣滯脘腹脹痛;活血止痛類如丹參、川芎、三七、元胡等,用于各種瘀血疼痛;祛風止痛類如羌活、防風、荊芥、白芷等,治療傷風頭痛與肢體疼痛;祛濕止痛類如蒼術、獨活、秦艽、五加皮等,治療風濕痹痛;通絡止痛類如地龍、全蝎、蜈蚣等,用于血管性、神經性疼痛。
事實上,在中醫藥長期發展過程中,開發出許多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疼痛問題的藥方,如《傷寒論》中的芍藥甘草湯,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之效;《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的活絡效靈丹,可活血祛瘀、通絡止痛,并沿用至今。
腰痛寧膠囊,腰腿疼的一劑良方
常見的腰腿疼,臨床上較為多見的是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增生癥、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腰肌纖維炎、風濕性關節痛等癥。
這些癥狀都屬于中醫痹癥范疇,且均以疼痛為主要特點。
中醫學認為,痹證是由于人體正氣不足,復感風寒濕熱之邪所致。邪入經絡,氣血運行受阻,故而腰腿疼痛、關節腫大變形甚至骨骼彎曲,積勞成疾,頑固難愈。腰腿痛(痹癥),成因是人體虛弱(抵抗能力低)的情況下,風寒濕邪侵襲人體,留于肌肉、關節,像異物一樣刺激周圍神經、血管、肌肉等組織,引起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肌肉、關節疼痛、酸麻、沉重一系列臨床表現。
因此中醫治療腰腿疼等痹癥,核心是“祛邪扶正”。在治療過程中,主要針對風、寒、濕三邪,而且辨清三者之偏重,兼補正氣,對癥下藥,達到“祛風散寒、溫經通絡、除濕宣痹、活血化瘀、補腎養肝”等功效。
頸復康藥業集團研發生產的腰痛寧膠囊,就是治療腰腿疼等痹癥的一劑良方。
腰痛寧膠囊由馬錢子、麻黃、蒼術、乳香、沒藥、全蝎、僵蠶、土鱉蟲、川牛膝、甘草十味藥組成,源于九分散,為治痹癥的經典方劑,最早可以追溯至明朝,乃宮廷秘方,后流傳到清朝光緒年間,由費山壽載于《急救應驗良方》,后輾轉流入河南南陽郭家成為家族祖傳秘方,傳承至今已有六代,再由原華北煤炭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郭曉莊教授在此基礎上篩選出“二號散”,1985年頸復康藥業集團承接了生產以及后續的研究等工作,正式命名為“腰痛寧膠囊”。
首先,重用風濕要藥馬錢子,馬錢子通經絡、利關節、治頑痹拘攣疼痛;麻黃辛溫,能宣通氣機、散寒開腠理、祛邪外出;蒼術芳香辛烈,健脾燥濕,可化內外風濕之邪、止痹痛。馬錢子率麻黃、蒼術通絡止痛、消腫散結,麻黃、蒼術助馬錢子祛風、散寒、勝濕、止痹痛。
其次,以乳香、沒藥、土鱉蟲、川牛膝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乳香辛香通絡,活血化瘀;沒藥化瘀通絡;配土鱉蟲入血軟堅、逐瘀散結;川牛膝更逐瘀血,引血下行。四藥共奏活血通絡、散瘀血、止痹痛之效。
再者,重用全蝎、僵蠶、土鱉蟲等蟲蟻藥物通絡。全蝎、僵蠶、土鱉蟲之屬取其走竄之性,可搜剔筋骨間寒濕痰瘀之邪,通經達絡;全蝎、僵蠶可鎮痙祛痰;土鱉蟲可活血接筋續骨。蟲類藥多含生物活性物質和多種氨基酸,具有興奮骨骼肌和平滑肌、解痙、抗炎作用,從而加強馬錢子、蒼術、麻黃、乳香、沒藥通絡止痛之效。
最后,扶正祛邪、固本強身。以川牛膝補肝腎、活血化瘀、引血下行;甘草補脾益氣;全蝎、僵蠶、土鱉蟲之屬均為血肉有情之品,除疏逐搜剔絡中混處之邪外,尚可養奇經、栽培體內精血,以補氣血;黃酒辛甘大熱,可行藥勢、通血脈、厚腸胃、潤皮膚、散濕氣、養脾胃、扶肝、除風下氣、開胃下食以扶正。
腰痛寧膠囊里的諸藥相得益彰,共同發揮消腫止痛、疏散寒邪、溫經通絡之功,現已被廣泛應用于寒濕瘀阻經絡所致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腰肌纖維炎、風濕性關節痛,證見腰腿痛、關節痛及肢體活動受限者。
傳承與創新,腰痛寧膠囊用事實說話
備受市場和百姓青睞的腰痛寧膠囊,不僅切實解決了治療腰腿疼等痹癥問題,更是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一個典型案例。
在組方上,腰痛寧膠囊嚴格遵循中醫君、臣、佐、使理論,以馬錢子為君藥,配伍其他9味藥。組方嚴謹、配伍巧妙,藥猛功專、剛柔相濟,劑型適宜,藥力均釋;在炮制方法上,兼顧傳承與創新,將傳統手工操作與先進的設備和工藝科技相結合。以特制黃酒為藥引,起到引藥歸經、使藥力直達病所。
頸復康藥業集團對腰痛寧膠囊進行工業化生產后,始終關注產品的療效與安全。經過長期的研究,反復試驗,終于探索出了既保留傳統技術,又具現代工藝特色的獨家“遵古炮制”的工藝。在遵古炮制的基礎上,頸復康藥業集團將老藥工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以同時控制馬錢子中士的寧和馬錢子堿含量為指標,建立了“去毒存效”規范性炮制方法和評價標準,研發出獨特的炮制工藝技術,達到馬錢子炮制品物盡其用、質量穩定的目的,其馬錢子堿、士的寧含量的控制精度甚至可以達到化學藥的水平,開創了中藥固體制劑的先例。2024年7月20日,“腰痛寧組方及其藥物炮制工藝”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受邀參加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早在2021年“腰痛寧組方及其藥物炮制工藝”就入選第五批國家非物質物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早在腰痛寧膠囊上市30年的成果發布會上,《按IV期臨床試驗標準的腰痛寧膠囊上市后再評價臨床研究》等多項專題報告證實,腰痛寧膠囊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等疾病引起的疼痛及功能障礙(ODI)的改善有確切的療效,質量控制技術和產品標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023年9月,腰痛寧膠囊入選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發布的首批100個基于評價證據的中藥品種,成為用證據和硬實力說話的代表。不僅如此,腰痛寧膠囊更是先后入選了國家醫保目錄(乙類),《國家低價藥品目錄》、國家中藥保護品種、中國中藥名牌產品,質量標準先后被載入2005版、2010版、2015版、2020版《中國藥典》,產品更是遍銷全國,遠銷東南亞,累計銷售達百億粒,單品年銷售額突破5億元,是當之無愧的“好產品”。
作為一個已經上市銷售近40年的“老藥”,腰痛寧膠囊實現了從民間驗方到入駐國家藥典的華麗轉變,更是成為了傳統中藥與現代制藥技術完美結合的典范,并將繼續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