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感染乙肝病毒的臨床表現與男性相似,主要包括乏力、食欲減退、黃疸、肝區不適等,具體表現可分為早期癥狀、進展期癥狀和終末期癥狀三個階段。
1、早期癥狀:
早期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僅表現為非特異性癥狀,如持續疲勞感、輕微食欲下降、偶有惡心等。部分患者會出現低熱37.5-38℃、肌肉關節酸痛等類似感冒的癥狀。這些癥狀容易被誤認為工作勞累或普通病毒感染,約30%患者此階段可能完全無癥狀。
2、進展期癥狀:
隨著病情發展,典型肝炎癥狀逐漸顯現。消化道癥狀加重表現為明顯厭油、腹脹、嘔吐;皮膚黏膜黃染黃疸先從鞏膜開始,后擴展至全身;右上腹隱痛或脹痛可能持續存在。實驗室檢查可發現轉氨酶ALT/AST顯著升高,膽紅素水平異常。
3、內分泌異常:
女性患者可能出現月經紊亂周期延長或經量減少、痤瘡加重、體毛分布改變等內分泌失調表現。這與肝臟代謝雌激素能力下降有關,長期未治療可能影響生育功能。部分育齡女性會出現難以解釋的不孕或反復流產。
4、皮膚表現:
慢性乙肝患者常見皮膚蜘蛛痣好發于面部、頸部、肝掌手掌大小魚際肌泛紅、皮膚瘙癢等癥狀。這些體征與肝臟解毒功能下降導致雌激素蓄積、膽鹽沉積有關,往往提示病情已進入慢性階段。
5、終末期癥狀:
肝硬化失代償期可出現腹水、下肢水腫、嘔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意識障礙肝性腦病等嚴重并發癥。此時患者多伴有消瘦、腹壁靜脈曲張、脾功能亢進等體征,實驗室檢查顯示白蛋白降低、凝血功能異常。
乙肝病毒攜帶者應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飲食以高蛋白如魚、蛋清、低脂、易消化為主,嚴格戒酒;每3-6個月需復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及肝臟超聲。育齡女性孕前需進行乙肝病毒定量檢測,孕期按規范進行母嬰阻斷治療。適齡人群建議接種乙肝疫苗,日常避免與他人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可能接觸血液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