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可能由遺傳因素、內分泌紊亂、環境暴露、生殖因素及慢性炎癥等原因引起。
1、遺傳因素:
約10%-15%的卵巢癌與遺傳性基因突變相關,BRCA1/BRCA2基因突變攜帶者終生患病風險可達40%-60%。林奇綜合征等遺傳性疾病也會顯著增加患病概率。有家族史者建議進行基因檢測和定期篩查。
2、內分泌紊亂:
長期雌激素水平異常可能刺激卵巢上皮增生。初潮早、絕經晚、未生育等狀態會延長排卵周期,使卵巢持續暴露于激素環境中。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也需警惕內分泌失衡風險。
3、環境暴露:
石棉等工業污染物可能通過呼吸道或消化道進入體內,誘發卵巢組織癌變。長期接觸滑石粉、電離輻射等環境致癌物也會破壞細胞DNA修復機制。
4、生殖因素:
持續排卵造成的卵巢上皮反復損傷修復是重要誘因。未生育女性排卵次數可達400次以上,而每次妊娠可減少8-10次排卵。哺乳期閉經同樣具有保護作用。
5、慢性炎癥:
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等慢性炎癥會釋放促炎因子,導致氧化應激損傷。反復炎癥修復過程中可能產生異常細胞克隆,最終發展為卵巢惡性腫瘤。
保持規律運動有助于調節內分泌水平,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降低患病風險。飲食方面建議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攝入,其含有的吲哚-3-甲醇具有抗癌活性。限制紅肉及加工食品攝入,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者應每年進行婦科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測及經陰道超聲篩查。出現腹脹、盆腔疼痛、尿頻等持續癥狀需及時就醫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