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消瘦可通過高蛋白食物、易消化主食、營養密度高的蔬果、健康脂肪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補充營養。消瘦可能由消化功能減退、慢性消耗性疾病、牙齒缺損、代謝率下降、營養吸收障礙等因素引起。
1、高蛋白食物:
每日攝入雞蛋、魚肉、豆腐等優質蛋白。雞蛋含完整氨基酸譜,建議水煮或蒸蛋羹;魚肉選擇鱈魚、鱸魚等低脂品種,清蒸保留營養;豆腐提供植物蛋白,可與菌菇同燉。蛋白質攝入量需達1.2-1.5g/kg體重,分3-4餐補充。
2、易消化主食:
選用山藥、小米、燕麥等低GI主食。山藥含黏蛋白促進消化,可蒸煮成泥;小米粥搭配南瓜增加β-胡蘿卜素;燕麥片用牛奶煮制提升熱量。主食應煮至軟爛,每餐供給50-100g干重,避免粗纖維過多刺激腸道。
3、營養蔬果:
優先選擇菠菜、胡蘿卜、香蕉等維生素豐富的食材。菠菜焯水后拌芝麻醬補鐵;胡蘿卜燉肉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香蕉作為加餐提供快糖。每日蔬果攝入500g以上,深色蔬菜占2/3,水果選擇果肉細膩品種。
4、健康脂肪:
適量添加堅果醬、橄欖油、牛油果等優質脂肪。杏仁醬涂抹面包增加熱量密度;橄欖油低溫烹調保護單不飽和脂肪酸;牛油果打成果泥方便食用。脂肪供能比可提升至30%,避免油炸食品加重消化負擔。
5、特醫食品:
必要時補充全營養配方粉、蛋白粉等醫學食品。全營養粉按標準沖調替代部分正餐;乳清蛋白粉添加于粥品中;糖尿病專用型配方需遵醫囑使用。這類食品需在營養師指導下,與普通食物搭配形成完整膳食方案。
建議每日安排5-6餐,正餐間穿插藕粉、酸奶等點心。烹飪采用蒸煮燉方式,肉類切碎或打成肉糜。定期監測體重變化,若持續消瘦需排查甲亢、腫瘤等病理性因素。配合餐后散步促進消化,避免空腹超過3小時。餐具選擇鮮艷色彩刺激食欲,就餐環境保持安靜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