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瘙癢可通過冷敷、外用藥物、口服抗組胺藥、避免抓撓、減少刺激等方式緩解。蕁麻疹通常由過敏反應、感染、物理刺激、自身免疫異常、藥物反應等因素引起。
1、冷敷緩解:
冷敷能收縮毛細血管,降低局部神經敏感度。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瘙癢部位,每次10-15分鐘,間隔1小時重復。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導致凍傷,冷敷后涂抹保濕霜保護皮膚屏障。
2、外用藥物:
爐甘石洗劑通過氧化鋅成分收斂止癢,每日涂抹3-4次。弱效糖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松乳膏適用于輕度皮疹,每日1-2次連續使用不超過1周。薄荷腦類藥膏通過清涼感轉移瘙癢感知。
3、口服抗組胺藥:
第二代抗組胺藥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可阻斷H1受體,每日1次口服。第一代藥物如撲爾敏具有鎮靜作用,適合夜間服用。持續用藥至癥狀完全消失后3天。
4、避免抓撓:
抓撓會加劇組胺釋放形成惡性循環。修剪指甲至平滑,夜間佩戴棉質手套。轉移注意力如握冰袋或彈力帶拉伸,穿寬松純棉衣物減少摩擦刺激。
5、減少刺激:
避免熱水燙洗,水溫控制在37℃以下。暫停使用含酒精、香精的護膚品。室內濕度保持在50%-60%,遠離寵物毛發、花粉等過敏原。記錄飲食日記排查可疑致敏食物。
急性期建議選擇燕麥浴、穿棉質衣物等物理護理方式,慢性患者需排查慢性感染灶。適度有氧運動如游泳可改善免疫功能,但避免出汗過多刺激皮膚。飲食宜清淡,增加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甜椒等攝入,限制高組胺食物如海鮮、發酵食品。癥狀持續超過6周或伴有呼吸困難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