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附件炎指女性輸卵管和卵巢的慢性炎癥,可能由病原體感染、鄰近器官炎癥蔓延、宮腔操作損傷、免疫力下降、不良衛生習慣等因素引起,可通過抗生素治療、物理療法、中藥調理、生活方式調整、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
淋球菌、衣原體等微生物上行感染是主要病因,急性炎癥未徹底治愈易轉為慢性?;颊呖赡艹霈F下腹隱痛、腰骶酸痛,伴隨白帶增多或月經異常。治療需根據藥敏試驗選用多西環素、頭孢曲松、甲硝唑等藥物。
盆腔腹膜炎、闌尾炎等鄰近器官炎癥擴散可波及附件。此類情況需同時處理原發病灶,配合超短波理療促進炎癥吸收,疼痛明顯時可使用布洛芬緩解癥狀。
人工流產、宮腔鏡等操作可能破壞生殖道屏障,增加感染風險。術后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兩周內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定期復查超聲監測附件情況。
長期疲勞、貧血或慢性疾病患者抵抗力下降,易發生反復感染。建議保證7-8小時睡眠,補充維生素C和蛋白質,適當練習八段錦增強體質。
經期同房、使用不合格衛生用品等行為可能引入病原體。日常應選擇棉質內褲并每日更換,如廁后從前向后擦拭,避免陰道灌洗破壞菌群平衡。
慢性附件炎患者需保持低糖飲食,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每周進行3次30分鐘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急性發作期需臥床休息,下腹部熱敷可緩解不適,定期婦科檢查有助于監測病情進展。病程超過3個月或形成輸卵管積水時,需考慮腹腔鏡粘連松解術等手術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