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部腫痛可能由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過敏反應、環境刺激、鼻咽部腫瘤等原因引起。
1、病毒感染:
普通感冒或流感病毒侵襲鼻咽部黏膜時,局部充血水腫可引發腫痛。EB病毒感染導致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常伴隨頸部淋巴結腫大、持續低熱癥狀。保持每日2000毫升溫水攝入,用生理鹽水鼻腔沖洗可緩解癥狀。
2、細菌感染:
鏈球菌性咽炎患者咽后壁可見膿性分泌物,可能引發吞咽疼痛及頜下淋巴結壓痛。溶血性鏈球菌感染需警惕風濕熱并發癥。青霉素V鉀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克肟等抗生素可針對性治療。
3、過敏反應:
花粉癥患者接觸過敏原后,組胺釋放導致鼻咽部血管神經性水腫。典型表現為陣發性噴嚏、清水樣鼻涕。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藥物配合布地奈德鼻噴霧劑可有效控制癥狀。
4、環境刺激:
長期處于干燥空調環境或接觸二手煙、霧霾等污染物,會破壞鼻咽部黏膜屏障功能。建議室內濕度維持在50%左右,使用空氣凈化設備,外出佩戴KN95防護口罩。
5、鼻咽部腫瘤:
鼻咽癌早期可能表現為單側鼻塞、涕中帶血,EB病毒DNA檢測陽性為高危信號。纖維鼻咽鏡檢查可發現菜花樣新生物,治療需結合放療聯合順鉑、卡鉑等化療方案。
每日飲用金銀花露或羅漢果茶有助于黏膜修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進行鼻腔蒸汽吸入時加入桉樹精油可緩解不適,持續兩周未緩解需進行電子鼻咽鏡及EB病毒血清學檢查。游泳時注意避免嗆水,寒冷季節外出佩戴圍巾保護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