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可通過行為觀察、注意力測試、情緒評估、學業表現分析、專業診斷等方式判斷,通常與遺傳因素、神經發育異常、環境刺激、腦功能失調、心理社會因素等原因有關。
1、行為觀察:
持續6個月以上出現頻繁小動作、無法安靜坐立、過度奔跑攀爬等行為需警惕。典型表現包括打斷他人談話、搶答問題、難以遵守輪流規則。日常可記錄孩子在不同場景的行為頻率,如課堂、家庭聚會或自由活動時。
2、注意力測試:
通過標準化評估工具檢測持續專注力,如完成作業時頻繁走神、遺漏細節、丟三落四。可設計簡單任務觀察其執行情況,如5分鐘內整理書包或仿畫幾何圖形。注意力缺陷型多動癥兒童常伴隨組織能力低下。
3、情緒評估:
情緒波動劇烈且調節困難是重要信號,表現為易怒暴躁、挫折耐受度低。部分患兒合并對立違抗障礙,出現故意對抗行為。需對比同齡人情緒反應強度,觀察是否在批評或規則約束時產生過度激烈反應。
4、學業表現分析:
智力正常但成績顯著落后需排查多動癥,書寫潦草、答題遺漏常見。教師反饋中頻繁出現粗心錯誤不交作業等描述。可能與工作記憶受損有關,表現為背誦困難、數學計算錯誤率高。
5、專業診斷:
兒童精神科醫生會采用DSM-5診斷標準,結合Conners量表、腦電圖等檢查。需排除聽力障礙、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器質性疾病。診斷涉及父母訪談、教師問卷及臨床觀察三方數據印證。
日常可增加富含Omega-3的三文魚、核桃等食物,每天保證60分鐘跳繩或游泳等規律運動。建立可視化日程表幫助時間管理,采用代幣制強化正面行為。當癥狀影響社交學習時,需及時進行行為訓練或認知治療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