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乙肝疫苗后產生抗體的人群被傳染的概率極低,抗體水平越高保護效果越好。
乙肝表面抗體抗-HBs是疫苗誘導產生的保護性抗體,當抗體濃度≥10mIU/ml時即具備免疫保護力。臨床數據顯示,完成三針疫苗接種且抗體陽轉者,對乙肝病毒感染的防護率可達90%-95%??贵w水平在100mIU/ml以上時,幾乎能完全阻斷病毒感染風險。日常接觸如共餐、握手等行為不會傳播乙肝病毒,即便暴露于感染者血液或體液,高水平抗體也能有效中和病毒。
1、抗體水平與保護時效:
抗體濃度會隨時間自然衰減,建議每3-5年檢測一次抗-HBs水平。若抗體降至10mIU/ml以下,需補種加強針。免疫功能正常者,80%以上接種者在接種后15-20年內仍可檢測到保護性抗體。對于醫務人員等高危人群,建議維持抗體水平>100mIU/ml。
2、特殊暴露情況處理:
當發生明確的高危暴露如被感染者血液污染的針頭刺傷,應立即檢測抗體水平。若抗體<10mIU/ml,需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啟動疫苗加強接種。即使抗體陽性,暴露后仍需監測乙肝兩對半指標,極少數免疫應答低下者可能存在隱匿性感染風險。
保持規律作息和均衡飲食有助于維持免疫功能,適當增加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魚類、豆制品,補充維生素A、C、E等抗氧化營養素。避免酗酒和濫用藥物,減少肝臟代謝負擔。建議每1-2年進行肝功能檢查,高危職業者需增加體檢頻次。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周累計150分鐘以上,可增強機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