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凝藥、抗心律失常藥和控制心室率的藥物,具體用藥方案需根據個體情況制定。
1、抗凝治療:
房顫患者易形成心房血栓,抗凝治療是預防卒中的關鍵。常用藥物包括華法林、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華法林需定期監測凝血功能,新型口服抗凝藥無需頻繁監測但需評估腎功能。抗凝治療需嚴格遵循醫囑,避免自行調整劑量。
2、抗心律失常藥物:
用于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常用普羅帕酮、胺碘酮、索他洛爾等。胺碘酮對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相對安全,但需注意甲狀腺和肺毒性。藥物轉復需在醫院監護下進行,部分患者可能需配合電復律治療。
3、控制心室率藥物:
對于不適合轉律的持續性房顫,需控制心室率減輕癥狀。常用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鈣通道阻滯劑如地爾硫卓、洋地黃類藥物如地高辛。用藥期間需監測心率和血壓,老年人需警惕心動過緩。
房顫患者除規范用藥外,需限制酒精和咖啡因攝入,每日鈉鹽攝入不超過5克。建議進行散步、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避免劇烈運動誘發心律失常。定期監測血壓、血糖和血脂,保持體重指數在18.5-24之間。戒煙并避免被動吸煙,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出現心悸加重、呼吸困難或暈厥需及時就醫,每3-6個月復查心電圖和心臟超聲。保持情緒穩定,必要時尋求心理疏導,避免焦慮情緒加重心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