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瀉期間不建議食用海鮮。海鮮可能攜帶致病微生物或引發過敏反應,加重消化道負擔。
1、急性胃腸炎期的飲食禁忌:
上吐下瀉多由急性胃腸炎引起,此時消化道黏膜處于充血水腫狀態。海鮮富含組氨酸和異種蛋白,可能刺激腸道加速蠕動,加劇腹瀉癥狀。貝殼類海鮮易殘留副溶血性弧菌等病原體,存在交叉感染風險。發病期間應選擇低脂、低渣的流質飲食,如米湯、藕粉等。
2、過敏體質者的特殊風險:
甲殼類海鮮含有原肌球蛋白等致敏物質,可能誘發Ⅰ型超敏反應。胃腸功能紊亂時,腸道通透性增加會使大分子過敏原更易進入血液。既往有海鮮過敏史者可能出現蕁麻疹、喉頭水腫等全身反應,需嚴格禁食魚蝦蟹貝類食物。
癥狀緩解后需循序漸進恢復飲食,初期可嘗試少量淡水魚類。烹飪時應徹底加熱至中心溫度達70℃以上,避免生腌醉制等做法。日常注意觀察排便性狀變化,腹瀉期間需及時補充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若出現持續發熱或血便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