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炎可通過阿莫西林、頭孢克肟、羅紅霉素等藥物治療,通常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免疫異常、鄰近組織炎癥擴散、寄生蟲感染等原因引起。
細菌性淋巴炎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阿莫西林對鏈球菌敏感,頭孢克肟適用于革蘭陰性菌,羅紅霉素針對支原體感染。用藥期間需觀察體溫和淋巴結腫脹變化。
病毒性淋巴炎可選用阿昔洛韋或更昔洛韋。這類藥物通過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發揮作用,適用于EB病毒或巨細胞病毒引起的淋巴結腫大,需配合免疫調節治療。
自身免疫性淋巴炎需使用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這類藥物能減輕淋巴結肉芽腫性炎癥,但需警惕血糖升高和骨質疏松等副作用,療程不超過2周。
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緩解發熱疼痛。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體溫,適用于38.5℃以上發熱,服藥間隔需保持6-8小時。
蒲地藍消炎片或西黃丸具有清熱解毒功效。中藥成分能減輕淋巴結充血水腫,與西藥聯用時可縮短病程,脾胃虛寒者需減量使用。
治療期間建議保持每日2000毫升飲水,選擇雞蛋羹、南瓜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促進淋巴循環,頸部淋巴炎患者睡眠時墊高枕頭。如出現持續高熱或淋巴結化膿需及時復查血常規,必要時進行超聲引導下穿刺引流。急性期每3天評估用藥效果,慢性淋巴炎需每月復查免疫球蛋白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