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自身血液的小動脈,當其發(fā)生粥樣硬化后,血管壁上可出現(xiàn)脂質沉著,產(chǎn)生粥樣斑塊,使動脈管腔狹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甚至可引起心肌缺血性壞死。冠心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導致的心絞痛、心律失常,嚴重者可發(fā)生心肌梗塞,使心肌大面積壞死,危及生命。
冠心病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是影響人民健康和長壽的主要疾病。據(jù)調查,我國人民疾病死亡的原因,癌癥不是最主要的,占首位的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而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還有逐年上升趨勢,這是值得注意的嚴重問題。例如北京1973年統(tǒng)計,冠心病死亡率每十萬人中為21.7人,到了1986年上升為62人;上海1974年每十萬人中為15.7人,到了1984年則上升為37.4人;就全國來說,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1957年為12.07%,占疾病死因的第五位,而1985年則上升為44.4%,上升到首位。
冠心病的病因還未完全弄清,目前多認為與體內脂質代謝紊亂有關。在冠心病發(fā)病的危險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吸煙;其次是肥胖、糖尿病及精神神經(jīng)因素;還有一些不能改變的因素,如家族遺傳史、年齡、性別(男性)等。從上述因素看,冠心病的發(fā)病同飲食營養(yǎng)因素有直接或間接關系,因此注重合理營養(yǎng)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飲食原則
1.控制熱量,保持理想體重。
2.控制脂肪攝入的質與量。許多研究證明,長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動物動脈硬化的主要因素。而且還證明脂肪的質對血脂的影響更大,飽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膽固醇,多不飽和脂肪酸則能降低血膽固醇,一般認為膳食中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之比(p∶s∶m)以1∶1∶1為宜。膳食膽固醇含量對體內脂質代謝會產(chǎn)生一定影響,應適當加以控制。
3.控制食糖攝入。碳水化合物是機體熱能的主要來源,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在我國人民膳食結構中就是主食量過多),可造成熱量入超,在體內同樣可轉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并使血脂升高。經(jīng)研究證明,在碳水化合物中升高血脂的作用,果糖高于蔗糖,蔗糖高于淀粉。美國、加拿大等國,人們的食糖量可占一日熱能的15~20%,其冠心病發(fā)病率遠高于其它國家和地區(qū)。因此,要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總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攝入量,一般以不超過總熱量的10%為宜。
4.適當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膳食纖維能吸附膽固醇,阻止膽固醇被人體吸收,并能促進膽酸從糞便中排出,減少膽固醇的體內生成,故能降低血膽固醇。故在防治冠心病的膳食中,應有充足的膳食纖維。
5.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C能促進膽固醇生成膽酸,從而有降低血膽固醇作用;還能改善冠狀循環(huán),保護血管壁。尼克酸能擴張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還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飽和脂肪酸過氧化,保護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預防血栓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