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頭炎可通過臨床癥狀觀察和醫學檢查進行判斷。典型表現包括龜頭紅腫、瘙癢、疼痛或異常分泌物,嚴重時可能出現潰瘍或排尿不適。
觀察臨床癥狀是初步判斷龜頭炎的重要方法。龜頭炎患者通常會出現龜頭部位發紅、腫脹,伴有明顯瘙癢或灼熱感。部分患者可見白色或黃色分泌物,質地可能呈奶酪狀或膿性。若炎癥累及尿道口,可能出現排尿疼痛或尿頻癥狀。需注意區分單純性龜頭炎與合并尿道炎的情況,后者常伴隨尿道分泌物增多。
1、體格檢查:
醫生通過視診和觸診評估病變范圍。檢查時需觀察龜頭及包皮內板黏膜是否充血水腫,有無糜爛或淺表潰瘍。念珠菌性龜頭炎可見白色偽膜和衛星狀皮疹,細菌性感染常見膿性分泌物。觸診需確認有無淋巴結腫大,以判斷感染是否擴散。
2、實驗室檢查:
分泌物涂片鏡檢可快速鑒別感染類型。革蘭染色能區分細菌性感染,氫氧化鉀溶液處理可發現念珠菌菌絲。對于反復發作或治療無效者,需進行分泌物培養及藥敏試驗。懷疑特異性感染時應做暗視野檢查或血清學檢測,排除梅毒等性傳播疾病。
3、特殊類型鑒別:
固定性藥疹表現為邊界清楚的暗紅斑,需追問用藥史。銀屑病引起的龜頭炎可見特征性鱗屑,濕疹樣改變多伴劇烈瘙癢。對長期不愈的潰瘍需活檢排除癌變,尤其是伴有硬結或出血的病變。糖尿病患者的頑固性龜頭炎應監測血糖水平。
日常護理需保持局部清潔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選擇透氣棉質內褲,勤換洗并高溫消毒。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攝入。急性期暫停性生活,伴侶應同步檢查治療。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但需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局部摩擦。出現持續癥狀或反復發作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用藥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