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積液患者應優先就診呼吸內科,若伴隨心臟癥狀可轉診心血管內科,其他可能涉及科室包括胸外科、腫瘤科和感染科。
1、呼吸內科:
胸腔積液最常見于呼吸系統疾病,如肺炎、肺結核、胸膜炎等。呼吸內科醫生可通過聽診、影像學檢查判斷積液量,進行胸腔穿刺抽液化驗明確性質。對于結核性胸膜炎導致的積液,需規范抗結核治療;惡性積液則需進一步排查肺癌等原發灶。
2、心血管內科:
心力衰竭、心包疾病引起的漏出性積液需心血管內科處理。醫生會評估頸靜脈怒張、肝頸靜脈回流征等體征,通過心臟超聲明確心功能。治療以利尿劑減輕心臟負荷為主,嚴重心包填塞需緊急心包穿刺引流。
3、胸外科:
反復出現的頑固性積液或膿胸可能需要胸外科干預。胸腔閉式引流術適用于大量積液,胸腔鏡下胸膜固定術可預防復發。外傷導致的血胸需緊急手術止血,乳糜胸則需結扎胸導管。
4、腫瘤科:
肺癌、乳腺癌轉移或胸膜間皮瘤引起的惡性胸腔積液需腫瘤科綜合治療。除胸腔引流外,可能需胸腔灌注化療藥物如順鉑,或使用貝伐珠單抗等靶向藥物控制原發腫瘤。
5、感染科:
寄生蟲感染、艾滋病合并機會性感染等特殊病因導致的積液需感染科診治。如阿米巴性膿胸需甲硝唑聯合穿刺引流,結核性胸膜炎需異煙肼、利福平等四聯抗結核治療至少6個月。
日常需監測呼吸頻率和血氧飽和度,保持半臥位利于呼吸。飲食宜高蛋白、低鹽,如雞蛋羹、清蒸魚補充流失的蛋白,限制每日鈉鹽攝入低于5克。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加重呼吸困難,可進行腹式呼吸訓練改善肺功能。若出現突發胸痛、憋喘加重或發熱,需立即返院復查胸部CT評估積液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