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上長紅色痘痘可能由口唇皰疹、毛囊炎、過敏反應、皮脂腺囊腫或接觸性皮炎引起。
1、口唇皰疹:
由單純皰疹病毒1型感染導致,初期表現為簇集性小水皰,破潰后形成紅色糜爛面。常伴隨灼熱感或刺痛,免疫力下降時易復發。治療需局部涂抹阿昔洛韋乳膏等抗病毒藥物,嚴重時需口服伐昔洛韋。
2、毛囊炎:
因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毛囊引起,表現為紅色丘疹伴膿頭。多與唇部拔毛、摩擦刺激有關。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保持局部清潔避免擠壓,反復發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礎疾病。
3、過敏反應:
接觸口紅、牙膏等致敏物質后發生的接觸性過敏,表現為邊界不清的紅斑、丘疹伴瘙癢。常見過敏原包括香料、防腐劑等。需停用可疑產品,口服氯雷他定配合冷敷緩解癥狀。
4、皮脂腺囊腫:
唇部皮脂腺導管阻塞形成的囊性腫物,表面可見小黑點,繼發感染時紅腫疼痛。較小囊腫可觀察,反復感染者需手術切除。日常應避免過度清潔導致皮脂分泌失衡。
5、接觸性皮炎:
刺激性物質如酸性食物、金屬飾品等直接損傷皮膚屏障,出現局限性紅斑、脫屑。與過敏反應不同,首次接觸即可發生。建議使用凡士林保護創面,嚴重時短期涂抹氫化可的松乳膏。
出現唇部痘痘需避免抓撓或撕扯皮損,暫停使用含酒精、香精的護理產品。飲食宜清淡,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每日用溫水清潔后涂抹醫用凡士林保濕,外出時做好物理防曬。若紅腫持續超過1周、伴隨發熱或淋巴結腫大,應及時到皮膚科就診排查帶狀皰疹等特殊感染。日常注意規律作息增強免疫力,避免共用唇膏等個人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