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可能由長期熬夜、飲食失衡、過度勞累、慢性失血、脾胃虛弱等原因引起,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心悸氣短、月經不調、手腳冰涼等癥狀。
1、面色異常:
氣血不足者常見面色蒼白或萎黃,皮膚缺乏光澤,伴隨唇色淡白。這與血紅蛋白含量降低、末梢循環供血不足有關。日常可通過食用紅棗、枸杞、阿膠等補血食材改善,避免過度節食。
2、頭暈乏力:
腦部供氧不足導致持續性頭暈目眩,輕微活動即感疲倦。癥狀加重時可出現眼前發黑、站立不穩。建議進行八段錦、太極拳等溫和運動,配合當歸、黃芪等藥材調理。
3、心悸氣短:
心臟代償性加快收縮引發心慌胸悶,爬樓梯等日常活動后呼吸急促。可能與貧血性心臟病相關,需監測血紅蛋白水平。桂圓肉、紅參等藥食同源物質可輔助改善癥狀。
4、月經紊亂:
女性患者多見經量減少、周期延長,嚴重時出現閉經。失血性貧血與雌激素水平異常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臨床常用四物湯、烏雞白鳳丸等方劑調理。
5、肢端寒冷:
手腳持續發涼,冬季癥狀加劇,反映機體產熱功能下降。與甲狀腺功能減退、末梢血管收縮有關。每日熱水泡腳配合艾灸關元穴可促進血液循環。
氣血不足者需建立規律作息,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飲食選擇豬肝、菠菜、黑芝麻等高鐵食物,搭配山藥、蓮子等健脾食材。每周進行3次30分鐘以上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避免劇烈消耗。長期未改善需排查消化道出血、子宮肌瘤等潛在疾病,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復方阿膠漿、生血寧片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