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拉肚子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補充益生菌、控制情緒壓力、藥物治療、排查原發疾病等方式改善。腹瀉通常由飲食刺激、腸道菌群紊亂、腸易激綜合征、感染性腸炎、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等原因引起。
1、飲食調整:避免生冷、辛辣或高脂食物刺激腸道,選擇低纖維的白粥、饅頭等易消化食物,減少乳糖攝入。每日少量多次補充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
2、益生菌補充:腸道菌群失衡可選用雙歧桿菌、乳酸菌素片等益生菌制劑,持續服用2-4周。配合攝入酸奶、泡菜等發酵食品輔助調節微生態平衡。
3、壓力管理:焦慮緊張可能誘發腸易激綜合征,通過正念呼吸、瑜伽等放松訓練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保證每日7小時睡眠。
4、感染控制:細菌性腸炎需用諾氟沙星、蒙脫石散、消旋卡多曲等藥物,病毒性腹瀉以補液為主。伴隨發熱或血便需及時就醫排查痢疾桿菌等病原體。
5、疾病篩查:長期腹瀉需進行腸鏡和糞便檢測,克羅恩病需用美沙拉嗪和糖皮質激素,乳糜瀉需嚴格無麩質飲食。糖尿病腹瀉需優化降糖方案。
日常可飲用米湯、蘋果泥保護腸黏膜,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脫水。若腹瀉持續超過3天伴體重下降、夜間排便增多,需完善腫瘤標志物等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注意便后清潔預防肛周皮膚破損,外出攜帶消毒濕巾切斷糞口傳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