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藥品談判是我國的重大決策部署,談判藥品落地涉及廣大參保患者切身利益,對更好滿足臨床需求,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能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3月起,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正式實施。經過此次調整,醫保目錄再上“新”。此次目錄新增111個藥品,絕大多數是5年內上市的新藥,一批抗腫瘤、新冠治療、罕見病治療等急需藥品被納入新版目錄,平均價格降幅達60.1%。據媒體報道,部分原本高達數萬元一瓶的罕見病藥品,經國家醫保談判降價,并疊加各地醫保政策報銷后,患者自付甚至不足千元。
醫保上新藥,靶向藥諾西那生鈉從70萬元降到了3.3萬元
2018年11月,10個月大的小石頭被確診患上了脊髓性肌萎縮癥。脊髓性肌萎縮癥在新生兒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萬分之一,是一種高致死率和高致殘率的罕見病。
相比于很多的罕見病無藥可治,小石頭的病有針對性靶向治療藥物——諾西那生鈉。但每針價格近70萬元,年治療費用在百萬以上,并且需要終身用藥,絕大多數家庭無力承擔。
用不起藥,小石頭的爸爸馬恒祥只能堅持每天給兒子做康復訓練,期待奇跡的出現。2021年初,諾西那生鈉價格調整,通過慈善贈藥等方式,年治療費用降到了55萬元。在拿出所有的積蓄后,馬恒祥交上了第一年的錢。
馬恒祥說:“交上錢之后的那一刻,我蹲在醫院的收費大廳門口,我不知道明年的55萬元在哪里,后年的55萬元在哪里,如果我明年交不上錢的話,我的兒子怎么辦?”
2022年1月1日,脊髓性肌萎縮癥靶向治療藥物諾西那生鈉納入醫保,每針的費用從70萬元降到了3.3萬元。患者的年治療費用不超過10萬元。
正常用藥后,小石頭的狀況也越來越好,2023年2月21日,5歲的小石頭第一次站立超過了40秒。一年來,全國已經有2812名脊髓性肌萎縮癥患者,在治療上得到了極大改善。
目前,全國各級醫保系統均已發布相關政策文件,推進藥品掛網采購、藥品目錄智能監控、相關機構定點服務協議管理、信息系統調整等相關工作,多措并舉,做細做實新版國家藥品目錄落地,確保參保人能及時用上降價后的談判藥。
完善政策措施,充分調動醫院配備談判藥的積極性
為了減輕醫院的壓力,在國家醫保局的統一指導下,各地醫保部門通過完善政策措施,充分調動醫院配備談判藥的積極性,樹立促進談判藥品落地的鮮明導向。一是加強協議管理,將定點醫療機構合理配備使用談判藥品情況納入協議內容,并與年度考核掛鉤。二是科學設定醫保總額,綜合考慮新版目錄藥品增減、結構調整、支付標準變化以及實際用藥量等因素,對醫療機構年度醫保總額做出合理調整,保障患者基本用藥需求。對實行單獨支付的談判藥品,不納入定點醫療機構總額范圍。三是實行DRG等支付方式改革的病種,及時根據談判藥品實際使用情況合理調整該病種的權重。
做好談判藥品掛網采購和支付結算工作
新版醫保藥品目錄正式印發后,各省級醫保部門將目錄內談判藥品在本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上直接掛網。督促指導有用藥需求的定點醫療機構及時與藥品企業簽訂協議,規范采購。同時,根據新版目錄的品種調整情況,及時調整醫保信息系統,制定結算管理辦法,做好政策銜接。
完善“雙通道”管理機制
2021年5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將定點零售藥店納入談判藥品供應保障范圍,與定點醫療機構一起,形成談判藥品報銷的“雙通道”,確保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順利落地,提升藥品可及性。根據《指導意見》納入“雙通道”管理藥品范圍,原則上由省級醫保行政部門按程序確定。
目前,各地在“雙通道”管理實踐過程中,通常綜合考慮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醫保基金承受能力和患者用藥需求等方面的因素,對談判藥品實施分類管理,優先將臨床價值高、患者急需、替代性不高的品種納入“雙通道”藥品管理范圍,部分地區還實行了分級分類管理,雖然從分類名稱上有“單行支付”“雙通道”“特殊管理”等不同說法,但本質上都是為其開辟了特殊的醫保支付和經辦管理通道。
加強監測指導,確保規范使用
2020年以來,國家醫保局建立了談判藥品落地情況監測機制,組織各省份定期報送談判藥品的用量、費用和報銷情況等數據,定期分析各地進展,以及落地過程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及時向各地通報,推動落地。此后,各地醫保部門不斷完善談判藥品使用情況監測機制。新版醫保目錄落地后,各級醫保部門會繼續對談判藥品配備、使用和支付等情況的統計監測和評估。重點加強參保患者用藥全流程的監管,防范和打擊利用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套騙取醫保基金的行為,維護基金安全。
自2018年以來,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周期從改革前最長8年1次縮短至每年動態調整,累計將618個藥品新增進入目錄,同時將一批療效不確切、臨床易濫用的或被淘汰的藥品調出目錄,現行最新版目錄內藥品總數達到2967種。據官方預測,僅2022年的目錄調整,疊加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雙重減負效應,在未來的兩年內就可能為患者減負超過900億元。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黃心宇在接受采訪時說:我算了一筆賬,2021年諾西那生鈉總的銷售額1.8億元,有267名患者使用了342針,每個人平均用1.3針不到,因為價格太貴了負擔不起,到了2022年,自從它納入目錄之后,諾西那生鈉的銷售額是4.7億元,有2812名患者,使用了14216針,平均每個患者可以使用到5.05針,基本上都有足量的治療。我們用2.6倍的費用,使得10.5倍的患者,用了41.5倍的藥品,某種意義上真正實現了患者、企業、醫保的三方共贏。
最近五年,618個藥品新增進入目錄,涵蓋腫瘤、罕見病、慢性病等目錄內全部31個藥品類別;341個藥品通過談判,從“天價藥”走到“親民價”,價格平均降幅超50%,進口藥品基本給出了全球最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