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性皮炎可能由過敏原刺激、化學物質接觸、物理摩擦、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反應等原因引起,可通過避免接觸、局部用藥、口服藥物、光療、免疫調節等方式治療。
1、過敏原刺激:接觸性皮炎常見于皮膚對特定物質的過敏反應,如鎳、香料、染發劑等。患者接觸后可能出現紅斑、瘙癢、水皰等癥狀。治療需立即脫離過敏原,局部涂抹氫化可的松軟膏緩解炎癥,口服氯雷他定減輕過敏反應。
2、化學物質接觸:強酸、強堿或清潔劑等化學物質直接損傷皮膚屏障,導致刺激性接觸性皮炎。臨床表現為灼痛、脫屑、皮膚皸裂。建議用清水沖洗接觸部位,使用凡士林修復皮膚屏障,嚴重時需就醫處理。
3、物理摩擦:長期機械摩擦或壓力可誘發皮炎,常見于手表帶、鞋襪摩擦部位。皮膚出現界限清楚的紅斑、增厚。護理需減少摩擦刺激,穿戴柔軟衣物,局部涂抹氧化鋅軟膏保護皮膚。
4、微生物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可加重皮炎癥狀,表現為膿皰、滲出、結痂。治療需聯合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保持創面清潔干燥,避免抓撓導致感染擴散。
5、自身免疫反應:部分患者存在特應性體質,接觸低敏物質也可能誘發免疫異常反應。癥狀反復發作且范圍廣泛,需進行斑貼試驗明確過敏原,長期管理可選用他克莫司軟膏調節免疫。
接觸性皮炎患者日常需穿著純棉透氣衣物,避免已知過敏原;飲食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歐米伽3脂肪酸;保持皮膚濕潤可使用無香料保濕霜,洗澡水溫控制在37℃以下;癥狀持續超過72小時或出現全身發熱需及時皮膚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