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晚期可通過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姑息性手術、介入治療、中醫藥調理等方式緩解癥狀。肝癌晚期通常由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進展、黃曲霉毒素暴露、酒精性肝病、代謝綜合征等因素引起。
1、靶向治療:
索拉非尼、侖伐替尼、瑞戈非尼等抗血管生成藥物可抑制腫瘤生長。這類藥物通過阻斷腫瘤血供延緩進展,需配合基因檢測選擇適用方案,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手足綜合征、高血壓。
2、免疫治療:
PD-1抑制劑如帕博利珠單抗、納武利尤單抗能激活T細胞功能。約15%-20%患者出現客觀緩解,需監測免疫相關性肺炎、結腸炎等副作用,聯合靶向藥物可能提升療效。
3、姑息手術:
肝動脈結扎術、射頻消融術適用于局部病灶控制。手術目的在于減輕疼痛或梗阻癥狀,需評估患者肝功能儲備,術后可能發生腹水、感染等并發癥。
4、介入治療:
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可定向殺傷腫瘤細胞。碘油混合化療藥物能栓塞腫瘤供血血管,術后需預防發熱、肝區疼痛等栓塞后綜合征。
5、中醫調理:
黃芪、靈芝孢子粉等扶正藥物可改善免疫功能。中醫辨證施治側重緩解癌性疲勞、食欲不振,需避免與靶向藥物發生相互作用。
低脂高蛋白飲食如魚肉、豆腐有助于維持肝功能,適度散步可預防肌肉萎縮。疼痛管理需按三階梯原則使用嗎啡緩釋片,腹水患者應限制鈉鹽攝入。每周監測體重變化,及時處理肝性腦病前驅癥狀,心理支持對改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價值。臨終關懷需重點關注呼吸困難控制和家屬哀傷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