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栓癥可通過抗凝治療、病因治療、生活方式調整、定期監測、并發癥管理等方式改善。該病可能由遺傳性抗凝蛋白缺陷、獲得性血栓傾向、血液高凝狀態、血管內皮損傷、慢性炎癥等因素引起。
1、抗凝治療:藥物干預是核心手段,常用利伐沙班、華法林、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藥物抑制血栓形成。需根據個體出血風險調整用藥方案,定期監測凝血功能指標如INR值。遺傳性易栓癥患者可能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抗凝。
2、病因治療:繼發性易栓癥需處理原發病,如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化療,抗磷脂抗體綜合征使用免疫抑制劑。妊娠期易栓癥需切換為妊娠安全抗凝方案,術后患者需評估血栓風險等級。
3、生活方式調整:保持每日2000ml飲水稀釋血液,戒煙避免血管痙攣。久坐不超過2小時需活動下肢,飛行或乘車時穿戴二級壓力醫用彈力襪。肥胖患者需將BMI控制在24以下。
4、監測管理:每3-6個月檢測D-二聚體、凝血四項,育齡女性孕前需進行血栓彈力圖檢測。置入下腔靜脈濾器患者需每半年CT復查濾器位置,服用華法林者每周監測INR值。
5、并發癥應對:突發單側肢體腫脹需警惕深靜脈血栓,立即超聲檢查。抗凝過度致出血時可使用維生素K拮抗,嚴重顱內出血需輸注凝血酶原復合物。長期抗凝患者需預防骨質疏松補充維生素D。
日常需增加深海魚類攝入補充ω-3脂肪酸,避免高油高鹽飲食。推薦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每次30分鐘每周5次。護理重點觀察牙齦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傾向,旅行時隨身攜帶抗凝用藥記錄卡。突發呼吸困難或胸痛需立即就醫排除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