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鏡檢查的時機需根據宮頸病變風險分層決定,主要適用于HPV陽性伴TCT異常、宮頸細胞學檢查ASC-US以上病變、肉眼可見可疑病灶、妊娠期異常出血或既往宮頸癌病史隨訪等情況。
1、HPV陽性伴TCT異常:當高危型HPV檢測陽性且TCT提示ASC-US及以上病變時,需在1個月內完成陰道鏡檢查。此類情況可能存在宮頸上皮內瘤變,通過醋酸試驗和碘試驗可識別病變區域,必要時進行靶向活檢。
2、細胞學檢查異常:持續2次ASC-US或單次LSIL/HSIL報告者應在3周內接受檢查。細胞學異常提示鱗狀上皮內病變可能,陰道鏡下可觀察到鑲嵌、點狀血管等特征性改變,活檢準確率較盲檢提高40%。
3、肉眼可疑病灶:外生型贅生物、糜爛面接觸性出血等臨床表現,建議72小時內就診。肉眼病變常與尖銳濕疣或宮頸癌相關,需通過陰道鏡評估病變范圍,排除浸潤癌可能。
4、妊娠期異常出血:妊娠合并宮頸出血或可疑惡性病變時,孕中期是相對安全檢查窗口。特殊情況下需由經驗豐富的醫師操作,避免誘發宮縮,重點鑒別宮頸癌與蛻膜息肉。
5、癌變監測隨訪:宮頸癌術后或CIN3保守治療患者,應按3-6個月間隔規律復查。隨訪中重點關注陰道殘端和宮頸管內膜,采用Reid評分系統量化評估,發現復發灶需及時干預。
日常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檢查前3天性生活或陰道用藥。檢查后可能出現少量出血,建議使用純棉透氣內褲,兩周內避免游泳和盆浴。出現發熱或出血量超過月經時需急診處理,常規建議6個月后復查HPV。合理補充維生素E和硒元素有助于宮頸黏膜修復,適度快走或瑜伽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