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液性暗區可通過超聲檢查發現,可能由生理性囊腫、黃體囊腫、炎癥滲出、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腫瘤等因素引起。
1、生理性囊腫:
排卵后形成的卵泡囊腫或黃體囊腫是常見生理現象,囊壁薄且內為清亮液體,超聲下呈無回聲區。多數3個月內自行吸收,無需特殊處理,建議定期復查觀察變化。
2、黃體囊腫:
月經周期中黃體持續存在或出血形成,直徑多小于5cm,可能伴隨輕微下腹墜脹。避免劇烈運動防止破裂,熱敷可緩解不適,通常2-3個月經周期后消退。
3、炎癥滲出:
盆腔炎或附件炎導致炎性滲出液積聚,可能與衣原體感染、頻繁性生活等因素有關,常表現為下腹隱痛伴分泌物增多。需進行抗生素治療如頭孢曲松、多西環素,配合局部理療促進吸收。
4、子宮內膜異位癥:
異位內膜在卵巢形成巧克力囊腫,囊液粘稠呈褐色,通常伴隨進行性痛經和性交痛。藥物治療選用地諾孕素、GnRH-a類藥物,大于5cm需腹腔鏡囊腫剝除術。
5、卵巢腫瘤:
漿液性囊腺瘤或交界性腫瘤表現為持續存在的液性暗區,可能伴隨CA125升高。需通過腫瘤標志物和增強MRI鑒別,手術治療包括囊腫切除術或患側附件切除術。
發現卵巢液性暗區后應避免劇烈運動和高脂飲食,建議增加深色蔬菜、三文魚等抗炎食物攝入,每周進行3次以上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超聲隨訪需持續至暗區消失或穩定,若出現突發腹痛、暗區增大或實性成分增加應立即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