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診斷方法有血清淀粉酶檢測、血清脂肪酶檢測、腹部超聲檢查、CT掃描、磁共振胰膽管造影等。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指標。淀粉酶在發病后2-12小時開始升高,24-48小時達峰值;脂肪酶特異性更高,持續時間更長。兩項檢測需結合臨床癥狀判斷,數值超過正常值3倍以上具有診斷意義。
腹部超聲可觀察胰腺形態改變和周圍滲出,但易受腸氣干擾。CT掃描是診斷金標準,能清晰顯示胰腺壞死、積液范圍及并發癥。增強CT可評估胰腺灌注情況,對病情分級具有重要價值。
MRCP能無創顯示胰膽管結構,適用于膽源性胰腺炎病因診斷。該技術對胰管破裂、假性囊腫等并發癥的顯示優于CT,且無輻射暴露風險,但檢查時間較長且對鈣化灶不敏感。
高頻超聲探頭經內鏡接近胰腺,對微小病變和早期腫瘤的檢出率高于常規影像。可同時進行細針穿刺活檢,鑒別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與惡性腫瘤,但屬于侵入性操作需嚴格掌握適應癥。
血常規可見白細胞升高,生化檢查可能發現低鈣血癥、高血糖等代謝異常。嚴重病例需監測血氣分析評估酸堿平衡,降鈣素原檢測有助于判斷感染性并發癥。
診斷過程中需結合腹痛部位、放射特征等臨床表現,慢性胰腺炎患者可補充糞便彈性蛋白酶檢測。建議急性發作期選擇CT評估嚴重程度,恢復期采用MRCP排查病因。日常需嚴格禁酒、低脂飲食,控制血糖血脂水平,定期復查胰腺功能。突發持續上腹痛伴嘔吐時應立即就醫,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藥掩蓋病情。